冯海明:一株仙草富山乡
铁皮石斛是一种珍稀的传统中药材,被誉为“救命仙草”。2014年,大冶人冯海明放弃在海南的生意,回到大冶市灵乡镇风桥村流转2000亩荒山荒坡,采用仿野生模式发展铁皮石斛种植,通过“企业+农户+合作社”模式带领村民增收致富,昔日的荒山如今变成了湖北省内最大的规模化石斛种植基地。
深秋时节,记者来到大冶市灵乡镇的康之堂铁皮石斛种植基地,仿佛走进了一座石斛王国。只见,枣树上生长的是扦插嫁接种植的铁皮石斛,育苗床上摆放的是盆栽的铁皮石斛,还有各种竖向、横向、环形立体种植的铁皮石斛,一行行、一层层,令人目不暇接。
基地负责人冯海明随手从一棵枣树上扯下一根石斛茎,递给记者,他笑着说,目前枣树嫁接的石斛属于精品,市场上最高售价8000多元一斤,具有回甘多汁、胶质稠、枣香浓等特质。
今年55岁的冯海明是土生土长的大冶人,以前一直在海南打拼,事业做得红红火火。有一年,患有多年皮肤病的冯海明食用铁皮石斛后发现效果极佳,让他对中药材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。
作为一名生意人,冯海明在惊喜自己身体好转的同时也敏锐地发现了石斛种植的商机。在四处打听铁皮石斛种植相关信息的过程中,他了解到北纬30度是石斛繁殖的黄金地带,而他的老家大冶正好就位于北纬30度。2014年,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,冯海明放弃了在海南的生意,带着全部积蓄返乡创业,他说就想把铁皮石斛带回家乡,让家乡的人都受益。
冯海明告诉记者,铁皮石斛对生态要求极为苛刻,而灵乡镇风桥村地处幕阜山脉深处,康之堂石斛基地所在的陈家山平均海拔200米左右,气候宜人,高山水源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。
漫步在石斛基地,记者处处能发现冯海明在石斛种植管理上的巧思和创新。大棚顶部他设计成拱棚和天钩,棚内采用的是先进的绿白膜,育苗床上是花重金购置的树皮,室外还有70亩仿野生环境生长的枣树扦插嫁接石斛……
育苗床前,技术员卢纪林正在仔细挑选成品苗,用剪刀小心地剪下,放进竹筐中。他告诉记者,优质铁皮石斛至少需经过三年的栽培,每年十一月份到次年三月份是最佳的采摘季。如今,基地里石斛苗85%要封顶了,不仅口感好,含糖量也高。
十年坚守,荒山开出石斛花。如今,冯海明已连片规模化种植石斛400亩,企业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国家林下经济示范种植基地、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。同时,冯海明通过“企业+农户+合作社”模式引导当地老百姓种植石斛。
“搞农业其实是一种情怀,深山‘仙草’要想真正富乡民,关键还得靠产业发展。”冯海明说,目前,他的企业已创建了铁皮石斛从培育、加工、生产、销售到观光研学等多层次、全方位、全产业链的品牌运营模式,除去鲜条、枫斗、切片、微晶粉、寸条、石斛花六大初级产品,还开发了石斛牙膏、石斛面条、石斛固体饮料等深加工产品,年产值超1000万元。
有想法,有创新,更是实干家的冯海明打造了湖北省最大的石斛规模化种植基地,用一棵“仙草”点亮了幕阜山区,他光荣地被评为湖北十大乡土专家。今年,最令他开心的事莫过于儿子冯才杰接棒加入基地。身为农二代,小冯正谋划着围绕“仙草+”产业模式,深挖产品研发,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、养生农业,实现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力争成为黄石中药材产业的领头雁。
来源 | 湖北农村广播
记者 | 胡玲
通讯员 | 卢丽君 周沁
编辑 | 曹顺 王芳
编审 | 朱兵
监 制 | 杨斌
总台相关
合作伙伴
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农学院
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行
云上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