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乡种香菇 一个冬季就赚15万
提起香菇,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。不仅好吃,而且价格也还不错,现在正是采香菇的时候,咸宁通城县关刀镇的菇棚里,今天特别热闹。
走进香菇大棚,就看见这一排排整齐的菌棒上开满了深褐色的香菇,一颗颗像小雨伞一样圆润可爱,让人一看就忍不住想摘。
这些香菇都是曾师傅种的,这段时间天气不错,棚里的香菇都纷纷出来“凑热闹”,香菇多了,一家人全都上阵采摘,现在一天差不多要摘200斤左右。
曾师傅种两季香菇,一季秋菇和一季冬菇,现在虽然不是出菇的旺盛期,可临近过年,这香菇的卖价却是棒棒的。现在他们的香菇批发价是鲜菇卖六块,晒干的批发价40到45块钱左右。
香菇种得好,当然有诀窍,用曾师傅的话说一个就是水好,用的是天然的矿泉水,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香菇的菌棒,也就是它们的家都是他亲自“建造”的,将木材从山上砍下来后,经过拌石膏加麦麸皮,再用水把它调匀,经过灌包机就变成了一个个菌棒。
每年到了立秋和腊月初,曾师傅就开始做菌棒,一年要做两次。做好菌棒,点好菌种,就可以进大棚了。这时候就要时刻关注温度了。现在这样一个菌棒可以产4到10斤,管理好就产量大。
别看现在曾师傅香菇种的这么好,以前他也是个门外汉。曾师傅在广东打拼了十几年,2015年年底,带着这些年攒的20多万积蓄,在自家后山上种起了香菇。曾师傅说之所以选择种香菇,是因为老婆的关系,“认识我老婆的时候,看到他们那里有很多香菇大棚, 味道也好,考虑到大家这里也没有种过,做什么事情要走在别人的前头,才有好的发展机会。”用曾师傅的话说,娶了个媳妇,顺带把香菇也“娶”回来了。
说干就干,整地,搭建大棚,买设备,学技术。就这样热热闹闹地香菇种起来了。这老话说的好“万事开头难”,这才开始,就遇上困难了。2016年夏天的高温,让他一下损失了2万多块钱。
不过,好在损失不多,从那次开始曾师傅每天看书,观察香菇,研究技术,经过一年的时间,现在已经有十个大棚,有2万6千只菌棒,算下来赚了有15万。曾师傅希翼今后能扩大规模,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。
第一年种植香菇,曾师傅凭着对市场的分析,加上自己的勤快肯学,一年下来还赚了十几万。新年到,大家也希翼曾师傅的愿望在2017年能够实现。
(记者 常巍巍 马飞)
《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行》记者报道
总台相关
合作伙伴
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农学院
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行
云上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