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宁纸灯笼畅销国外 一年卖千万元
平常啊大家走了好运,都会感慨一句,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啊。这不,在咸宁市崇阳县古城村,150多名留守妇女不用打灯笼,就找着好工作了,而且干的活真和灯笼有关。
乡村大姐糊灯笼 月赚一千多块
大家跟着卢青云大姐,在村里转悠,挨家挨户的收灯笼。每隔几天,卢大姐就要走村串户去收加工的灯笼。
魏大姐的丈夫常年在外务工,家里孩子多,需要照顾,她从卢大姐那里领了一些材料,自己在家手工制作灯笼,挣钱补贴家用。平时没事的话魏大姐一天可以做一百多个,有时家里事情多,一天只能做四五十个,一个月下来,也能挣个千把块钱。
像魏大姐这样在家做灯笼的,在古城村还有四五十人。而在灯笼加工厂里打工的有上百人。万大姐已经在厂子干了十几年,一两分钟的功夫,一个篮球大小的漂亮灯笼就做成了,一天做一百多个灯笼可以赚五六十块钱,虽说挣得不多,一个月下来有一千五六百块钱,但是活不重,又没有日晒雨淋的,万大姐心里很满足。
古城村人多地少,经济结构单一,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,村里留守妇女比较多。在村里灯笼厂干活的,除了中年妇女,还有上了年纪的老人。64岁的黎大妈在这里上班好几年了,速度一点不比别人慢。
卢大姐说,像黎大妈这样上了年纪的,厂里还有两三个,本来担心她们吃不消,但是拗不过,她们要来。姐妹们在一起说说笑笑,打发时间,把钱也赚了。现在古城村,大约有一百四五十号人都在做灯笼,大多是老人和女人。
小灯笼畅销国外 一年卖出千万产值
要说怎么走上制作灯笼这条路,还得从2002年说起,一个偶然的机会,卢大姐和爱人何伟柱从广交会上得知,国外对中国特色的灯笼的需求量比较大,而当时国内生产这类灯笼的企业几乎没有。两口子想着自己以前做过扇子等手工艺品,就和一家外贸企业取得联系,回家设计了几个灯笼样品,没想到反响特别好。于是,两口子在村里开起了小作坊,经过14年的辛苦打拼,灯笼小厂越做越大,去年的产值达到了1400多万。
上千万个灯笼,全部漂洋过海,卖到了韩国、日本以及欧美、中东等国家和地区,根据客户的需求,卢大姐还设计和定制了上千个灯笼样式和品种,传递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学问。
现在,订单比较稳定,卢大姐打算明年扩大生产规模,把周边几个村的留守妇女都招进来,让姐妹们在家门口挣钱,同时还能照顾一家老小。
编后
做灯笼,活不重,而且还能顾及到一家老小,一个月赚个千把块钱,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应该没问题,这样的好事在家门口的灯笼厂找着了。大家替这些留守妇女们谢谢卢大姐,希翼你们的灯笼厂越办越红火。
(记者刘余 马飞 通讯员 汪佳)
《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行》记者报道
总台相关
合作伙伴
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农学院
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行
云上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