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门90后小伙返乡创业养孔雀
“咕咕、咕咕”走进荆门漳河周河村,一位年轻小伙子提着一桶饲料穿梭在孔雀窝棚里,一只只漂亮的孔雀悠闲地在窝棚里散步、在木架上栖息,一只雄孔雀张开羽翼,开出五彩斑斓的屏,着实让人沉醉。
这个小伙子叫彭继,是荆门市漳河新区周河村漳河孔雀园的经理。今年26岁的彭继放弃老挝高薪的工作,回到荆门一心钻研养殖孔雀。
目前。孔雀基地的养殖规模达到了数百只,一年时间就收回成本,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初尝甜头的彭继坚定了返乡创业的信心,下一步打算加盟农村电商,拓展销售渠道,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和事业。
高级技工要转型 辞工回乡养孔雀
出生于1990年的彭继从小在勤劳父母的影响下,也非常上进和勤奋,再加上有生意头脑,读书时就在学校向同学们推销书本文具。从荆门技师学校毕业后,先后两年在武汉、仙桃从事过玻璃磨边等工作。
年轻人有干劲,就想出去闯闯,正好,彭继的表哥在老挝,告诉他老挝那边的企业缺少一个技术方面的工人,所以彭继就只身去了国外,这一干就是四年。
彭继认为,年轻人就应该“三年一个台阶”,如果三年内没有什么大的转变,则需要转型,所以当他在老挝工作到第三年的时候,他又萌生了别的念头——自己创业养孔雀。
老挝是热点雨林气候,所以每年的4——6月是雨季,不能生产。彭继就利用这几个月时间回国休假,到河南、安徽等地学习养殖孔雀。
放弃一个月一万多元的工资回家养孔雀,最先反对彭继的就是他的父母。他们认为,在荆门这样的小山村,养鸡养鸭的人多,可是养孔雀却没有人,万一养不好,没有销路,不是血本无归么?
面对父母的反对,彭继有自己的道理:虽然在荆门很少有人养孔雀,但是在别的地方,还是有人靠养孔雀发家致富了。而且,年轻人嘛,就是应该挑战自我。成功了最好,失败了也不可惜,至少这是人生的一段宝贵的经验。大不了打回原形,重新再起航。父母拗不过彭继,答应了他创业的想法。
万事开头难 好在小伙爱琢磨
就这样,说干就干。2015年1月,彭继辞掉了老挝的工作,拿出自己的积蓄,在自家桔园边开辟了一块近百方的地,给孔雀盖窝棚。工人们来施工时,问起彭继的父亲,盖这么大的窝棚是用来干啥的,彭继的父亲彭启春怕人家笑话,谎称是鸡舍。
面对父亲的谨慎,彭继没有说什么,还给自己的孔雀养殖基地起了个挺文艺的名儿,叫凤鸟居。
盖好窝棚,买好孔雀。这养殖孔雀的事业就算做起来了。每天早上6点,彭继就早早起床,给孔雀喂食、观察孔雀。看着雄孔雀开屏求偶,彭继的心里乐开了花儿。这说明呀,孔雀健康状况好,自然就会产蛋啦。
几个月后,彭继发现,有几只孔雀不开屏,精神也不好。拉出来的粪便和也其他孔雀的粪便不一样。于是赶紧将这几只孔雀隔离,可惜的是,这几只孔雀最终还是死了。
为了找出孔雀生病和死亡的原因,彭继来到畜牧站请教专家,并且买回相关书籍,对着书籍把死掉的孔雀进行剖解,发现孔雀的胃囊被铁丝和玻璃渣扎破,找到了孔雀死亡的原因,彭继马上将孔雀窝棚的铁丝拆除,换上渔网,在窝棚内铺上沙土,为它们打造一个模仿野外生存的环境。
不仅如此,他还密切与畜牧局联系,每年为孔雀做2---3次禽流感的预防。从此以后,孔雀就很少生病了。
90后小伙子创业梦 创造美丽前景
每年的4---8月,是孔雀的发情期和产蛋期。彭继发现,如果按照卖家给的配方来对孔雀进行饲养,孔雀的健康状况会出现一些问题。产蛋期间,蛋白含量不能高,高的话孔雀容易得痛风,如果蛋白不够,则产蛋量低。所以,在不同的阶段,他对孔雀的饲料进行了配比,配方前后改进了6次。
另外,他还对孔雀的粪便进行了再利用,用它们的粪便养青菜和青草,然后再将青草喂给他们吃,既保证了孔雀的营养,也避免了污染。
“去年一年,我这里的100多只孔雀产了2000多只蛋。卖掉不能受精的孔雀蛋,留下可以孵化的蛋再孵化出小孔雀,卖给别人,去年一年,基本上已经收回成本。”彭继说。
“孔雀全身都是宝,不仅有很高的观赏、食用和药用价值,还能加工成各种好看的工艺品和标本。就食用方面来说,不管是肉还是蛋,营养都相当丰富。而且,孔雀也是一种集观赏、食用、药用价值为一体的鸟类,市场潜力较大,经济效益也很可观。”
彭继表示,荆门虽小,但市场却在全国甚至全世界。互联网+给众多创业的人提供了机会,以后会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商平台,扩大养殖规模。
彭继认为,第一年就收回成本,这不仅与自己亲力亲为有关,也与村里领导的支撑有很大的关系,听说彭继养殖孔雀,四次上门为彭继带来创业补助等相关政策,联系畜牧局免费为孔雀防疫,还多次打电话询问孔雀养殖情况。
有了村里的支撑,彭继接下来打算大干一场,开办以养殖、参观、餐饮为一体的农庄模式,也希翼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养殖孔雀的队伍中来,为自己美丽的梦想努力。
总台相关
合作伙伴
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农学院
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行
云上威尼斯手机版娱乐场